2023-06-29
轉載自:高工智能汽車
按照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預測,到2025年行泊一體前裝標配年交付規模將接近600萬輛;在L2及L2+等高階智能駕駛細分市場的占有率將接近50%。
「高性能芯片+域控制器+軟件算法的逐步成熟」,帶動低速泊車和高速行車兩套過去并行ADAS系統正在加速融合,這也吸引全景環視(AVM)/泊車供應商、自動駕駛公司、智駕Tier1 、域控硬件企業紛紛涌入。
從功能升級到極致性價比,例如已有多家供應商推出基于單J3/單TDA4的5V5R行泊一體方案價格已壓至3000元級別,賽道變得更加擁擠,戰火也愈來愈烈。
而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在整車電子架構集中化與跨域融合趨勢下,智能化賽道也正在從過去的單一產品線份額爭奪向如何提升單車搭載產品價值總量的方向演進。
對各路供應商來說,這也是當前降本壓力下,能更好地平衡不同產品線毛利,并尋求規模取勝的策略之一。
而對于全景環視/泊車供應商們來說,低速ADAS賽道已經告別過去單一功能上車「剛需不足」的困境,隨著域控制器、行泊一體、艙泊一體等趨勢下的軟硬件融合與功能復用,市場增量邏輯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多元化市場增量機會已經凸顯出來。
從AVM、融合泊車到行泊一體
從全景環視向融合泊車、并向上拓展高階自動泊車升級,從感知逐步延伸至決策控制;或者通過全景環視系統硬件和算法升級,基于更高算力芯片,實現集成AVM+APA融合泊車的行泊一體方案,也成為了大部分中國本土供應商的主要升級路徑之一。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當前國產智駕供應商已經進入規?;慨a,并尋求增收增利的關鍵周期,而當前降價+智駕產品單車搭載價值仍處于低位的行業背景下,各大供應商尋求多元化產品線布局,也不失為提升單車搭載產品價值總量,并突破規?;挠行緩?。
在今年4月的上海國際車展上,華陽集團亮相了高性能行泊一體域控產品ADC02,該產品搭載了國產高算力芯片,支持11路高清攝像頭、5路毫米波雷達、12路超聲波雷達、1路激光雷達接入,前置攝像頭800萬像素,可實現包括高速NOA、城市NOA L2+級別智能駕駛功能及記憶泊車。在此之前,華陽集團的多款360環視系統及自動泊車系統也已量產上市。
另一大國產供應商智華科技目前已經構建了智能行車、智能泊車、智能座艙和行泊一體域控在內的完整智能駕駛產品系列,包含全景環視泊車系統(AVM)、前視主動安全系統(FAS)、行泊一體域控制器(DCU)、融合自動泊車系統(FAPA)、智能座艙監測系統(IMS)等。
目前,智華科技全景環視泊車系統(AVM)和融合自動泊車系統(FAPA)已經在20余家一線車廠近百款主力車型上實現規?;慨a。其基于AI芯片圖像感知的前視一體機(FAS),能夠實現AEB/FCW,ACC/S&G,LCC/LKA/LDW,HWA,TJA等智能駕駛輔助功能,2023年已經獲得某頭部車企8M前視一體機平臺化項目定點。另外還推出了i-Drive系列行泊一體域控制器(DCU)實現高度智能集成的行泊一體解決方案,融合NOA、ACC AVM、FAPA、HPA等功能。
當然,將全景環視功能集成到行泊一體智能駕駛域控制器中也存在較高的技術難度。行泊一體化域控單元需要在內部分別進行行車感知處理與泊車感知的處理,感知的結果還需要分別生成不同的規劃控制軌跡,技術復雜度遠比單純的泊車產品要難得多。
這對供應商的軟件能力尤其是感知算法具備了較高要求。
業內人士指出,圍繞環視做更多功能的拓展,需要環視軟硬件廠商對環視有很深的理解,并且具備算法引擎技術、3D圖形圖像處理技術、深度學習目標檢測技術等跨專業的不同種類技術作為支撐。還需要環視系統供應商對芯片、操作系統、傳感硬件等有全方位且深入的了解與技術、實踐積累。
并且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行泊一體」賽道,并非僅僅是行車+泊車功能的簡單組合,尤其在汽車行業進入降本周期的大背景下,更考驗供應商的軟硬件優化能力。
另一大本土供應商銥斯科技基于深度學習、融合感知、融合定位、復雜環境決策規劃算法、控制算法等核心軟件能力,智駕業務已經覆蓋了AVM、APA/AVP、前視ADAS系統。資料顯示,銥斯科技的AVM、APA系統已進入上汽集團等國內多家主流主機廠并形成深度戰略合作,各產品線累計前裝出貨量超過100萬臺配套。
另外,銥斯科技自主研發的行泊一體自動駕駛系統(IS-Pilot),已和多家主流主機廠基于量產前裝進行開發。其中,泊車系統包含基礎泊車系統(APA/RAP)、記憶泊車系統(HPP)和自主代客泊車系統(AVP)。IS-Pilot另一部分為行車輔助駕駛系統。此系統支持高速公路和城市高速路面的自動駕駛,包括自動跟車、車道保持、交通擁堵引導、主動換道等功能。
搶跑新的市場增量機會
從環視、融合泊車再到域控復用,硬件復用+技術升級的新周期下,也帶來了增長空間與市場機會。
目前,行業內提供行泊一體方案的公司有多種方式,一是域控制器硬件公司集成第三方行車、泊車算法;2、傳統行車方案公司,集成外部泊車算法;3、泊車方案公司,結合第三方行車算法。4、部分供應商可提供包括行車與泊車全棧解決方案。
以上意味著,行泊一體域控方案中,環視、泊車系統依舊是非常重要的板塊。而這也是大部分供應商向泊車和高速行車賽道拓展的核心基礎之一。
除了以上,伴隨著域控制器(行泊/艙泊一體)的快速爆發,這也要求環視、泊車供應商需要有能力實現軟硬件解耦的方案,基于傳感器、控制器硬件和軟件、功能算法在內的多元化產品組合方案,以適應域控方案的集成需求。
為了適應市場的新需求,鑫洋泉可提供高性價比的軟硬解耦方案。鑫洋泉將環視算法做成算法引擎,實現了跨操作系統、跨芯片平臺的復用和運行,通過簡單調用庫函數接口的方式,即可實現環視的全部功能,真正意義上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鑫洋泉的算法引擎除了環視、車底透明等基本功能外,也充分嫁接了智能座艙芯片的AI演進趨勢,充分發掘了環視近場魚眼鏡頭AI潛力,實現了BEV車位檢測、車道線自標定、近場碰撞預警、車道線偏離預警 、并線輔助、開門預警、橫向來車預警等AI功能拓展。
這類模塊化方案的優勢還在于更低成本、高適配性以及更快的量產速度。目前鑫洋泉的環視算法引擎適配芯片數量已經超過25款,累計出貨量超過140萬。
可以看出,基于環視攝像頭復用向豐富的ADAS功能拓展,比如涉及LDW 、TJP、HWP等功能360度感知和預警等等,也成為了提升產品價值的升級思路。
例如,基于全景環視系統,智華科技也陸續實現“透明車底”、“動態立體視角”、“車道偏離預警”、”行車記錄儀“等功能復用,同時,通過對軟件算法的模塊化封裝,實現軟硬分離,支持不同算力和操作系統的芯片,也可以嵌入到座艙車機系統,配合艙泊一體功能。
銥斯科技的360°全景影像系統在360°環視、錄像及回放等基礎功能之上,還添加了視覺開門提醒、車道偏離預警、盲區監測和提醒、CMS等創新功能。
這背后,是當前汽車產業降本增效壓力下,實現硬件復用,軟件集成的高性價比方案正在成為行業主流趨勢。
可以觀察到,以5V5R傳感器方案(1個前視攝像頭+4個環視攝像頭+1個前向雷達+4個角雷達)為主的輕量級行泊一體方案正在逐漸取代“1V5R+融合泊車(APA+AVM)方案,開始迎來大規模爆發。
目前,已經有少數行泊一體量產方案實現環視攝像頭的硬件復用,開發針對高速和低速車輛自動化場景的魚眼攝像頭的計算機視覺算法,已經成為新的技術升級路徑。
基于4個低成本全景環視攝像頭的復用,減少4個周視攝像頭,據稱硬件成本可降低50%,在高速行車場景下實現傳統11V5R方案的絕大部分功能,并且還融合了環視、記憶泊車等高級泊車功能。
目前,法雷奧基于5V-5R-12U傳感器組(5個攝像頭、5個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域控制器和專為L2級自動駕駛和自動泊車設計的軟件棧創建了完整的L2級自動駕駛系統,已經得到了一家中國汽車制造商的認可。
而作為AVP賽道的領跑企業之一,法雷奧也是全球為數不多同時布局并量產超聲波傳感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和傳感器清潔系統的廠商之一。同時,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在全景環視、APA兩大賽道上,法雷奧的市場份額一直保持領先水平。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1-3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L2(含L2+)交付新車136.98萬輛,同比僅增長19.35%;相比而言,2022年1-3月同比上年同期增速達到107.27%。
智能駕駛系統搭載增速開始放緩,讓本就已經白熱化競爭的ADAS市場,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電動化、智能化,以及整車電子架構(跨域融合)的轉型升級,從短期來看,是更多單一的產品上車,但長期仍是要回歸到單車搭載產品的總價值量。
受中國整體車市的影響以及車企降本壓力的傳導下,作為智駕賽道的各級供應商均需要及時思變。